English

谁来保护“保护区”

1999-10-28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丁冬

 日前,记者走访了辽宁境内几个自然保护区发现,由于经费普遍不足,使保护区出现或低水平保护、或重开发而轻保护、或干脆批而不建等现象。

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每年的拨款只能维持日常性支出,根本无法满足对森林资源进行深入的科研和严格保护。而在所走访的保护区中,闾山保护区的资金还算较充足的,每年经费在百万元以上。

位于阜新市彰武县的青沟省级自然保护区,早在1986年辽宁省就发文批建,但由于当地各级财政困难,拨不出这笔钱来。时至今日,保护区的机构、人员编制及经费全无。现有的15名所谓管护人员,没有工资,仅靠养牛种地补助最低的生活。这是典型的“批而不建”的例子。

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保护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:一边在因资金不足而叫苦不迭,一边又在大兴土木,进行赢利性开发建设项目。记者还发现一种怪现象,即一些保护区的领导在说对保护区的保护时,除了防火外几乎没什么可说的;而谈到有关开发和创收时,却是滔滔不绝,踌躇满志。记者还亲眼见在闾山保护区的精华部分内,当地镇和村屯以所在地域为由,竟在绿树葱葱的闾山上办起了一个个采石场,而作为保护区的管理处竟对之束手无策。

说到重开发而轻保护,一位保护区领导满腹苦衷:我对重开发而轻保护的做法,也有不同看法。可不干不行,我的任命权归地方政府,我不换思想,人家就要换人。何况,还可增加收入……当前,保护区掀起的建森林公园的热潮,的确令人忧虑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